恆星演化

恆星演化

我們有個實力強勁且不斷壯大的恆星晚期演化研究小組,目前我們在全球排名第 8(依據 SciVal 指標)。

我們的研究涉及圍繞恆星演化的短期觀測和理論問題,其各類途徑主要受恆星誕生質量決定。小於太陽質量 8 倍的低質量到中等質量的恆星將經歷所謂的行星狀星雲 (PNe) 階段。在後漸近巨星階段之後,最後的恆星包層噴射物質將被熱的、收縮的恆星核心電離,從而成為白矮星。噴射出的覆蓋物發出大量發射線光譜,揭示了各種令人眼花繚亂五顏六色和雄偉形式的東西,我們稱之為行星狀星雲。

在前總監 Sun Kwok 教授(現為名譽教授和 LSR 附屬成員)和現總監 Quentin Parker 教授的領導下,已建立了一支由教職員工、博士後和研究型碩士組成的優秀且高產的行星狀星雲和後漸近巨星研究小組。發表了一系列極具影響力的論文。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還創建並主持了「香港 AAO Strasbourg H-alpha 行星狀星雲研究平台」(HASH)。這是一個完全集成的SQL數據庫(請看網站 http://202.189.117.101:8999/gpne/ ),用於提供所有已知銀河系行星狀星雲 (PNe) 的最新基本信息。通過 HASH 界面,用戶可以篩選、選擇、瀏覽、整理、調查、下載和可視化當前已知的整個銀河系行星狀星雲多樣性。HASH 為社區提供最完整、最可靠的數據,用於開展新科學。2017 12 月,我們在香港舉辦了享有盛譽的「非對稱行星狀星雲 VII」會議,該會議產生了一篇重要學術會議論文:https://www.mdpi.com/journal/galaxies/special_issues/Planetary

我們還在恆星以超新星爆炸的高端恆星質量範圍內進行恆星晚期演化研究。這將留下脈衝星、中子星甚至黑洞等物體,以及作為超新星殘骸的噴發恆星物質。一些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成員積極從事於這些過程和物體的觀察和理論方面的工作。

成員: Quentin Parker, Xuan Fang, Foteini (Claire) Lykou, Andreas Ritter, SeyedAbdolreza Sadjadi, Vasiliki Fragkou, Kamila Chan, Kris Stern